年鉴

联系方式
电话:023-88968651
邮箱:rzxydzb@163.com
传真:023-88968650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年鉴> >> 正文
重庆财经学院2021年年鉴
2022年10月17日 07:06  点击:[]

【概况】2021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本年度学校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重庆财经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发展指南,始终围绕“转层升大”战略目标和“产教融合”发展主线加强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提升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是年,学校由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成功转设为重庆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唯一一个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学校获批为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新增金融、工程管理、会计3重庆市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培育点。学校成功获批设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金融学科获批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重点学科,是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中唯一的金融重点学科。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立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是重庆市唯一的金融类和财经类现代产业学院。

是年,学校1学生党支部获批“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1个基层党组织首次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首次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

1个学生团支部首次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校团委连续3年获评重庆市共青团工作考核特等1个项目首次获评重庆市优秀团学工作品牌。

是年,我校学生夺得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跆拳道项目女子冠军,为重庆夺得本届残运会首金。“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获国家级特等奖。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大赛首次入围国赛,荣获国家级三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

是年,全校有在校学生14397人,比上年增加1816人,增长14.43%;有教职工744人,比上年增加 65 人,增长9.57%。开设38个本科专业,比上年增加3个,增长8.57%。全校占地837965 平方米,比上年减少 86328 平方米,下降 9.34 %;校舍建筑面积387475.42 方米,比上年减少23410.43平方米,下降5.70 %全校教育经费总收入24517.7万元,比上年增加 131.66万元,增长0.54 %;总支出24520.10万元,比上年增加2083.65万元,增长9.29 %

 2021年重庆财经学院基本情况

单位:人、个、万元、平方米、万册、GB、台

项目

数量

项目

数量

在校学生数

14397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其中:博士研究生

0

博士授权点数

0

硕士研究生

0

其中:一级学科博士点

0

普通本科生

14397

二级学科博士点

0

普通专科生

0

硕士授权点数

0

成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学生

0

其中:一级学科硕士点

0

外国留学生

0

二级学科硕士点

0

当年招生数

4508

本科专业数

38

其中:博士研究生

0

专科专业数

0

硕士研究生

0

其中:省部级重点专业

5

普通本科生

4508

国家级特色专业

1

普通专科生

0

国家级精品课程

0

成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学生

0

学校占地面积

837965

外国留学生

0

其中:绿化用地面积

230236

当年毕业学生数

2472

运动场地面积

46223

其中:博士研究生

0

校舍建筑面积

387475.42

硕士研究生

0

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

161128.88

普通本科生

2472

图书馆面积

2977.8

普通专科生

0

纸质图书

111.4400

成人及其他高等教育学生

0

数字资源

13525

外国留学生

0

其中:电子图书

26.4124

教职工数

744

本科教学实验室

62766.72

其中:专任教师

654

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0

正高级职称教师

57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0

副高级职称教师

150

重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0

博士生导师

0

教学用计算机

791

硕士生导师

0

全年教育经费总收入

24517.70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

0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1691.99

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0

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

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0

事业收入

22001.13

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0

全年教育经费总支出

24520.10

巴渝学者青年学者

3

其中:事业性支出

18197.13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1

注:此表数据来源于20202021年高等教育事业综合统计报表

组织机构是年,学校内设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党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科研处、招

生就业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信息化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基建处、图书馆、后勤保障中心等17个职能部门和会计学院、金融学院、财富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国际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1个二级教学单位

学校党委下设机关党支部、教辅党支部等2个直属党支部和

会计学院党总支、金融学院党总支、财富管理学院党总支、物流工程学院党总支、软件学院党总支、经济学院党总支、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新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党总支、国际商学院党总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等11个党总支。

党的建设强化理论武装。采用1+4+N学习形式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学校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14成立二级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学生党员宣讲团13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70余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200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邀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刘晓吾进校作专题辅导报告巩固基层战斗堡垒配齐配优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一岗双责、交叉任职”;成功召开学校转设后首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学校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学校财富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申报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会计学院基层党组织首次获评“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聚焦党风廉政建设40余名中层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中层干部前往铁山坪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1次,持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20余次,发布节假日党风廉政教育“温馨提醒”5000余次,开展新任职中层干部廉政谈话9次,做好1名教职工学术不端违纪处理和教育管理,持续巩固党风廉政责任零事故。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制定《“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标对表20实事已完成17形成典型案例9抓好群团工作召开学校转设后第一届两代会,征集并立案提案44项;完成35个基层党组织统战委员配备全覆盖,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

【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人才引进工作。2021年共引进教师73人,其中博士8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其他高级技术职称4人。切实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推荐工作新增1名省部级人才,1人入选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3人入选重庆市巴南区第四批“菁英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继续推进职称改革工作。采用学校职称改革方案进行评审与聘任工作,新增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构建覆盖全体教职工的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累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40余次。重庆市2021年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1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组织选拔3个教师团队参加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市级比赛,全部获得市级三等奖成功获批设立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校成为重庆市唯一获批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民办高校将为学校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储备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

【基本建设】是年,学校全年教育经费总收入24517.7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691.99万元,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3万元,事业收入22001.13万元;全年教育经费总支出24520.10万元,其中:事业性支出18197.13万元。学校积极改善基础条件,启动G1学生公寓建设项目,二期土地(毛地508亩)已全部完成拆迁工作。

学科与专业建设金融学科获批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我校获批的第一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是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中唯一的金融重点学科。学科门类实现突破。学校成功获批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3个新专业至此,学校学科门类突破艺术学,普通本科专业数达到38个。加快构筑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新格局。金融学专业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唯一一个金融学国家一流专业。物流管理、软件工程、经济学3个专业立项为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重庆市一次性获批市级一流专业数量最多的民办高校,与四所公办高校获批数量相同。至此,学校共7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获批数量位居重庆民办本科高校第一。

教学工作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一流课程新体系。获批立项重庆市级一流课程7门。注重“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实效获批《微观经济学》等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黄兰等3名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入选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加快推进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市级教改项目立项数量和重点项目创新高,14个项目立项为市级教改项目,包含4个重点,10个一般项目1个项目获批第六批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荣获重庆市第四届教育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1教学领域话语权不断增加。12名专家学者入选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不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济学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同时获批为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教学案例建设有序推进。在重庆市2021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及论文评选活动中,共有7个优秀案例和9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获奖数量为同类院校第一。

【科研工作】转层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学校获批为重庆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新增金融、工程管理、会计3重庆市硕士学位授权培育建设点。各类科研项目保持稳定发展。国家级项目方面,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实现4年不断线;全国教科规划项目1项,是年全市同类高校唯一。省部级项目方面,立项省部级项目42项,区级项目3项,总量较去年增长7%横向项目方面,新增横向课题32项,新增横向签约经费326.89万元,是年横向项目到账经费321.82万元。科研论著成果稳中有亮点。全校教学科研人员累计发表论文131篇。共有10项决策建议获得领导获批或者政府部分采纳。高水平科研论著有突破,学校教师撰写的文章《构建“四域四治”的立体生态治理体系》3被《新华文摘》转载,文章《以生态富民为切入点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9月被《光明日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版刊载扎实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生态环境空间信息数据挖掘与大数据集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自评,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思想引领核心作用。开展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500余场,达到学生100%覆盖。发挥榜样示范重要作用。推荐1学生首次获评“重庆市优秀共青团员”推荐1老师首次获评“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打造文化浸润系列阵地。设立重庆市巴南区文化馆重庆财经学院分馆;连续两年荣获市级文明公寓。提升培养学生成效。2021届考研率达21.24%,升研率达4.59%121名学生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其中21名学生考取全球QS排名前100的高校实现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零突破。狠抓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立项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精品项目1项,1名辅导员获得第八届重庆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强化助力学生保障。是年接待学生个体心理咨询340余人次,完成临时困难学生补助72人次,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110人次,完成学习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310人次。团学活动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大赛、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首次入围国赛,并分别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和铜奖。市级以上各类专业竞赛学生获奖400余人次,打造学院“团专结合”精品项目6个。2019级金融11班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称号,校团委连续3年获评重庆市共青团工作考核特等实践育人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学校首次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首次入选2021年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财小青”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荣获第八届重庆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2名学生入选重庆“青年100”志愿服务队。文化育人与美育工作相结合。“非遗文化进校园”首次获评重庆市优秀团学工作品牌。

【宣传工作】开展招生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开展使用学生设计通知书活动,收到校内外设计作品30余份;校长签发2021年首批录取通知书活动;开展新生晒录取通知书活动,本次活动吸引近10000人关注。开展校庆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校庆logo和标语设计大赛,收到作品100余份,吸引近8000人关注;完成校庆宣传片1部、口述校史宣传片1部、祝福语视频1部;通过线上平台参加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暨文艺汇演的社会各界人士上万人;校庆活动得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上游新闻、今日重庆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多次正面宣传进入同城及全国热搜榜。彩虹阶梯、春季运动会、21级军训等,分别进入同城热搜榜第四名、第六名及全国热搜榜第十五名。主流媒体关注学校改革发展。我校残运会冠军刘婷婷先后得到上游新闻、央广网、腾讯新闻等媒体宣传报道。是年学校正面形象得到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转载和报道近共计150余篇。

【招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招生任务完成普通本科计划3241名,专升本计划1400名,总计4641名,各省市地区均满额录取报到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普通本科报到率97.07%专升本报到率98.29%报到率达到98%以上的专业4个,省市有11生源质量保持稳定。我校在28个省市文理科录取分数均在控制线上,且均为一志愿投档满额录取线最大线差达到103分。就业质量稳中向好。2021届初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5.31%,优质就业率达31%,初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过重庆市本科平均水平。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校友会功能。重庆财经学院校友会更名顺利得到批复筹建地方校友分会3成功举办重庆财经学院2021届校友分会成立暨会员代表大会。

【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签署软件工程、工业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协议。完成并提交重庆中新管理大学筹建方案提请重庆市教委将其纳入《重庆市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继续推行“本土国际化”理念。一是赴海外攻读硕士学生人数增加,虽受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2021届学生赴海外深造仍有约40人。二是首次开展全校范围内领导干部国际化专场培训,提高其国际化认知。三是开展多元化人文交流活动,如重财首届国际形象大使选拔赛印象法国活动不断优化、开发优质国际项目。一是直通西班牙公立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顺利开班。二是首期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生科研能力国际培优项目按原计划完成项目三是与法国SKEMA商学院、诺欧商学院、雷恩商学院等联合开办直通法国精英高商本硕连读项目。四是开展法国蒙彼利埃大学2+2本科双学士学位项目五是设立重财托业TOEIC考试考点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合作单位授权,成为ETS托业中国委员会重庆首家合作院校,重庆首家官方托业考点,且为重庆市唯一。继续实施教师海外学历提升计划。实施教师海外学历提升计划成功申请人数共计32人。新增国际合作博士生导师5共计14名导师获得国外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书。搭建多样化国际合作平台。与泰国东南亚大学、法国SKEMA商学院、诺欧商学院、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建立联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等多个方面达成合作共识,为学校与师生发展提供平台。

【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标志性成果显现。一是获批一个省部级现代产业学院,我校中新金融科技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立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二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高。本年度获批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三是产教融合工作得到业界充分认可学校参加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并作主题发言。构建了应用型研究平台体系。一是立项市级科研平台。“重庆财经学院人工智能科普中心”获批为重庆市科普基地二是入股重庆现代产业研究院,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个加入新型高端智库的本科高校。三是构建校级科研平台。完成绿色发展研究院、国别与通道经济研究院和会展研究院校级平台建设布局深化“专业教育+职业训练”育人常态机制。我校成功获批建设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及考点单位,开展重庆建委九大员考前培训,参训学生44名已完成相关培训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职业技能认证培训项目,推进1+X”课证融通,促进继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共建专业特色、学科融合的多样化非学历教育培训基地。一是共建高端财经证书教学实训基地。开展初级会计师培训69人,举行两期注册会计师CPA精英班及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精英班培训共132人。二是共建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司法考试培训项目参训人员260余人,创业培训1270人,开展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42人,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154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350三是共建助推学生优质就业的岗前职业素养培训基地。联合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岗位定向培养项目,定向培养56人,39人被央企烽火星空成功录取,录取率达70%

【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日常安全工作。严格落实责任到人。通过加强校园巡查、交通整治、安全教育、警校联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等提前谋划,多方合力,完成对一千余名学生的寝室调整工作,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责任事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4次,安全稳定暨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10次,全年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舆情事件。加强疫情防控不松懈。建立三级联动防控体系,全面更新疫情防控两案八制,全年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23次,指挥应急演练8次,发布疫情防控工作简报8毫不松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

附:学校领导及通讯信息

学校理事会成员

杜积西   理事长

马新发    

王崇举    

何大同   理  事

吴华安   理  事

    理  事

李  倩   理  事

学校领导

吴华安   校长

 毅   党委书记

陈龙国   党委副书记  

沈  民   副校长

房朝君   女  校长助理

李春雷   校长助理

崔中山   校长助理 (8月4日任命,重财2021201号)

张  立   校长助理  (8月4日任命,重财2021201号)

学校通讯信息

校  址  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尚文大道906号

邮  编  401320

联系电话  023-88968650 023-88968652(传真)

公众网址  www.cfec.edu.cn

下一条:重庆财经学院2018年年鉴

关闭